-

-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對話的藝術 - 從精準到 next-level thinking

(本文為小弟數年前所寫的「Substance, efficiency and next-level thinking」修訂版。其實有幾篇年前寫的作品是自己也很喜歡的,無奈年前小弟寂寂無聞,大家也不會刻意翻看多年前的文章,唯有重新修訂一下再放上博客。)
-------------------------------------------------------------------------------------------------------------------------


對話的藝術 - 從精準到 next-level thinking(上)

有人認為說話是藝術。
有人認為說話只是眾多溝通方法之一。
當然有人從來不去想這個問題,因為說話是人類的本能。

有些人,你覺得和他溝通不來。話不投機半句多?討厭那人所以不屑談話?
這些受情感和個人取向所構成的因素,非不能;只是不為也。

「你昨天去看了《美國狙擊手?好看嗎?」
「是的!」
「我和朋友還在考慮要不要看這套戲。」
「還不錯
「所以你最近還有看甚麼戲嗎?可以推介一下嗎?
最近有看撒嬌女人最好命。」

這種人,我覺得很難溝通。
所謂的「不能」,就是兩者溝通上不能在邏輯範圍合理的情況下作出合適的回應。
綜合來說,我們可以把這些人分為五類。
1. 無法處理兩個或以上提問;無論你有多少問題,他只會回答其中一個。
2. 無法就提問提供合理的闡述。即使問題是「是非題」,我們會假定回應中會有少量的解釋和陳述。
3. 問非所答
4. 答案不夠直接,而這可引伸出兩類。
    - 沒有重點字眼,你大概瞭解他的立場,但無法確認。
    - 有重點字眼,但往往無法把要點歸納;一般是先作一輪解釋,及後補上重點字眼,整個結構較散漫。

要概括以上各「病徵」我們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內容不足」,無法溝成有效而完整的溝通。

這些人的「不能」,可以是智力上的問題,但更有可能純綷是個人取向,認為人際間的溝通沒有完整的必要。思考是很累人的,既然不需要耗費思量要求完整,那把對話簡約化可以換來甚麼?

時間。

一刻值千金。不完整的對答不一定會影響對話的完整性,畢竟我們可以憑上文下理,甚至看眉頭眼額去推斷對方的心思。

我要求有內涵的對話。
你要求最快捷的溝通模式。
我們之間會有共識嗎?

有的,就是追求「精準」。
要做到精準卻是難之又難。

「準」要求對事物有確切而深入的了解然後用一套完整的邏輯去做支援。「準」是需要時間預備的,一般人一下子未必能構組成一套完整的邏輯。

「精」是要篩出枝節,化繁為簡;務求用最短篇幅去表達意思。

我們看一看「精準」的思考過程。

找一個話題 -> 從腦海中構組相關的資訊 -> 整合資訊成為一套完整理論 -> 篩出枝節 -> 把理論變成 speech -> 最後檢查 -> 表達!

等一下!!!!

也許你會質疑,日常對話有必要動用這一大輪思考過程嗎?
但你要知道一個智力正常的成年人本來應該具備思考、整合和說話能力。
所以,重點是如何巧妙地結合這些能力要建立既快速又準確的思維模式,我相信總有些人是比較有天分的,不過不是沒天分就不用鑽研!溝通畢竟是社會技巧,終生受用!

--------------------------------------------------------------------------------------------------------------------------
《對話的藝術 - 從精準到 next-level thinking(下)》

話要有內涵才有意義;要有效率才不會令受者在接收資訊的過程中迷失。
問題是,有見地有內容的對話自然就不會簡短;
要有效率就要精警,務求用最簡約的方法去闡述事情。
兩者本來就有衝突,要兩者兼備絕對需要良好的組織能力和一定的語文造詣。先假定你有這樣的能力,但要是沒有動機 (例如話題不吸引),或是精神狀態不佳,保持精準的說話模式絕對有難度。

我們認為有些人「轉數快」,大多因為他們說話準在一針見血,精在思考得快,可以有條理地解釋。

「轉數快」的人有時候要面對另一個問題:思考太快,很容易略過某些必要的陳述。

我們回頭看一看精準的思考過程。

找一個話題 -> 從腦海中構組相關的資訊 -> 整合資訊成為一套完整理論-> 篩出枝節 -> 把理論變成 speech -> 最後檢查 -> 表達!

我們看看三個已 highlight 的地方,就逐個要點看看會犯錯的可能性。

整合資訊成為一套完整理論
理論未必完整,可能是因為
- 對事物不熟悉,沒有足夠的理據去支持,未必是個人思考能力問題。
- 對於結構複雜的理論,思考速度太快,意念四方八面的湧來,未能及時打撈導致理論不完整。

篩出枝節
- 高估聆聽者的能力,略過了必要的基本資訊,聆聽者在思想上未能同步,無法理解講話者的深層理論。

把理論變成 speech
- 個人說話能力問題,即使理論完整,語言技巧卻不足於清楚表達其理論。

只要思考過程在這些點上出了錯,聆聽者未必能全然了解事情的始末。

有些人我們溝通不來,因為思想不同步;一個思維速度快的人是不可能用精準的方式和一個思維速度慢的人溝通,因為後者聽不來,只會一直問或詐作了解。

兩個思維快的人談話,大家有信心在篩出枝節後對方亦能明白,省了「準」,只求「精」,可以作更快速、更頻繁的交流,這種「棋逢敵手」的感覺其實也蠻爽的,是因為兩者能跳過基本的闡釋步驟而直接跳入問題核心;更強的思考者能預料到對話間可能衍生出來不清晰的地方而預先作好兩手準備。這就是Next-Level Thinking,比別人想得更快,更遠。

有玩過 Texas Hold'em (德州撲克) 嗎?大家玩的是同一個規則,拿的卻是不同的牌。Fold 還是 Call,除了可以用或然率去計算,更重要的是心理戰;考慮的不只是自己和對面的牌,更要考慮對方如何解讀你,和考慮對方如何解讀你對他的解讀…一直沒完沒了。這些不知道去了甚麼幾何級數的 thinking,我們仍會稱之為Next-Level Thinking,因為由某個 level 開始,大家只是在同一個思考點上無限的迴旋;而有能力作這種迴旋,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強勁的思考和組織能力,才不會使自己在思考之海中迷失。這個要求,其實和精準的要求基本上沒差!

Next-Level Thinker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把可能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而這在實際對話未必會表現出來!思考是自發性的,他們也許在腦中已經快速打了很多個轉,最後才決定甚麼應該可以講。

畢竟說話的目的還是想讓對方明白,next-level 的預測行為無論是高手還是低手多少也會用上;至於要 next-level到甚麼程度,除了要看兩者對話的話題,更當然要考話者的功架了。

無論如何,有效溝通的先決條件還是在於能否把話講得清楚,巧妙地結合思考、整合和說話能力。這在很多日常的交流已經夠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